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园地    正文

高校自我评估效能提升的路径探析

时间:2023-07-25 阅读次数:

2021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开启了新一轮大规模、全覆盖、周期性的高等教育评估。2022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十四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普通高校做好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高校自我评估是接受审核评估的基础和前提,全面对接新时代教育评价、教育督导改革要求,通过创新自评自建的模式和方法,提升自我评估工作效能,推动高校质量保障规范有序,办学理念改革更新,优势特色巩固提升,引领带动全校整体工作实现新突破。

高校自我评估的基础

建立行之有效的自我评估组织架构。新一轮审核评估是对学校整体的本科育人情况进行评价,所以它不仅是教学条线的事,而是全校的事情,需要全校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全体动员,需要全校师生全员参加、紧密协作。

构建三阶段螺旋式自我评估体系。自我评估在高校已有较广泛的基础,但从总体上看,一些高校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走出自己的道路,形成自身的风格。高校应创新自我评估模式,通过实施校内自评、校内专家预评估与整改和校外专家预评估与整改三层次递进式的自我评估,不搞突击,拉长自评整体时间周期,强化“自评自建”中“建”的作用,让师生以平常心正确对待新一轮审核评估。

开展常态化周期性专项调查。新一轮审核评估首次探索构建了以1份学校自评报告为主体、3份教学过程性报告和3份就业结果性报告为两翼的“1 3 3”校内外评价体系,从招生、培养、就业等多维视角检视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成效。高校要常态化定期开展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在校生学习体验调查、教师教学体验调查、本科生就业数据分析、本科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跟踪调查,建立完善“培养—就业—发展”质量闭环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高校自我评估的方式

实施校院两级自我评估。《方案》紧扣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主线,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考察党委重视、校长主抓、院长落实一流本科教育的举措与实施成效。高校审核评估自评估应遵循“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原则,突出评估方式创新,从校级和院级两个方面协同发力。学校层面以职能部门为单位开展自评,根据校内自评估工作方案,针对各自负责的指标项,注重对比兄弟高校指标情况,全面排查问题,明确薄弱环节,提出对策措施。学院层面改革传统以学院为单位自评的方式,以专业和公共基础课为单位组织自评,契合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建设方向,充分调动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等基层教学组织的积极性。

强化自我评估指标体系的融合性。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充分体现“两类四种”特征,有区分度和引导性。第一类评估指标体系为培养一流本科设置的指标体系,是以“吃好”为标准的评价体系。第二类第一种评估指标体系为培养学术型人才设置的指标体系,是以“吃饱”为标准的评价体系。高校自我评估指标体系应强化指标体系的融合性,一是针对原有指标体系的滞后性,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系列最新文件融入到校内自评估方案中。二是将第一类指标和第二类第一种指标的关键数据打通,综合检验关键数据质量,全面客观梳理各项数据质量。三是将校级政策贯通于学院自评体系之中,校级层面评估以贯彻国家和省级政策文件为准绳,院级层面评估则要贯彻落实学校出台的各项政策,应融合第一类、第二类指标,研制出具有校本特色的院级自评估指标体系。

突出评估标准的多样性。高校自我评估应强调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既要重视定量数据的采集与比较,也要分析定性数据的产出机制与质量内涵。同时,自我评估的标准应符合外适性、内适性、个适性的要求。外适性是指要科学地选择常模数据,需结合学校实际,明确学校定位。内适性是指要强调校内学院和专业的横向比较。个适性是指要强调校内职能部门、学院和专业的纵向比较,立足增值性发展评价理念,系统梳理上一次审核评估以来,各项教学数据的增长情况。

高校自我评估的内涵

评估方案设计与学校规划同向同行。一是要根据大学章程和发展规划,将学校发展规划的核心任务目标分解到高校审核评估自评估方案中,并将其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使学校的评建工作融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保障体系和质量文化建设工作之中。二是要体现高等教育的最新要求,以评估理念引领改革、以评估举措落实改革、以评估标准检验改革。三是高校审核评估自评估方案的设计要重点关注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化和精细化水平、第二课堂成绩单以及“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等。

审核评估与专业认证同频共振。专业认证与审核评估二者异途同归,在做强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具有共振增效作用。故高校审核评估自评估方案应以专业和课程为抓手,将专业认证的思想贯彻于所有专业,推动工科、理科、文科等专业常态化开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及达成性评价工作,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性分析报告;大面积公共基础课程应依据相应指标点设计课程目标,提供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报告;对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的课程比例、开课顺序、支撑强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合理性评价和研讨,形成课程体系合理性分析报告。

评价指标的质量与发展同声相应。高校审核评估自评估方案要对指标开展综合研判。一是树立底线思维意识,确保国家有明确标准的基础数据达标。二是树立系统思维,关注整体与局部,关注优势与短板,关注全而不优,关注结果与过程,关注与时俱进,关注部分指标未达到预期的现象。三是树立原创思维,强化特色和优势方向,仔细研究特色优势背后的机制,审视机制运行情况,避免特色优势指标大起大落。同时,要开展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强调原创性、内生性的教学创新,打造校本品牌。

高校自我评估的成效

建设教学核心竞争力数据库。教学项目不同于科研项目和人才项目,教学改革的重点变化较快,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特征,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教改名称为牵引呈现。如此多样化的教改项目亟待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智能化的数据库系统给予支持。故建设教学核心竞争力数据库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规范化的数据处理,系统可以提供校级层面核心数据总量统计以及院级层面分项指标比较,并形成学校画像、专业画像和教师画像。各职能部门和学院依托教学核心竞争力数据库开展审核评估自评估工作,可以准确与方便地获取自评估数据,为深度反思改进提供依据。

建立校内专家培训与奖惩机制。院校开展自我评估首先需要建立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作风正派、专业水平高、熟悉本科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校内评估专家队伍。学校对投身评估的专家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对于自评工作开展好的院系也要进行鼓励,在经费支持、年底评优时予以倾斜。

精心组织校外专家评估。要强化校外评估专家队伍建设,不断充实专家人才库,组建一支专业化、国际化、高端化的校外专家组,校外专家应体现“多元全面”的特点,能覆盖高校党建、思政、行政管理、教学管理等主干专业。实现多元视角评估,增强评估专家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状况的全面考察、联合“会诊”的力量。校外专家评估流程要尽量贴合实际评估过程,实行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模式,实现审核评估的全流程模拟,为学校建立准确翔实的问题清单,让学校带着问题去建设、去提升。此外,还可以继续聘请校外评估专家作为学校审核评估顾问。

高校自我评估的基调

注重问题清单整改。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注重问题导向。高校自我评估在解决“要我评”和“我要评”的思想认识基础上,开展校内自评工作,职能部门和学院对照评估指标体系自查问题,在查找问题的同时,关键要提出整改的方案并开展主动落实改进。

注重上一轮审核评估问题整改。《方案》强调,“评估整改坚持问题导向”。高校应充分利用新一轮审核评估自评估的有利时机,贯彻“严”的主基调,将上一轮评估中必须整改的工作和需要改进的工作扎扎实实整改,杜绝书面整改、虚假整改,确保整改取得实效,为新一轮审核评估奠定良好基础。

注重精准问责。高校审核评估自评估应建立评估、督导、通报、挂钩、追责的闭环管理体系,保障和提升自评估工作质量。评估是指要严格按照学校自评估工作计划,明确自评各阶段的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督导是指将高校审核评估自评估工作纳入校内巡视和干部考核,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少数关键。通报是指通过定期开展自评估专题会议等形式,对自评报告撰写、支撑材料梳理、整改工作进展、教育教学创新等方面常态化通报进度。挂钩是指将教育教学绩效考核与自评估相挂钩,突出自评估在年度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权重。追责是指对跌破办学底线、问题突出、关键办学指标评估后下滑的部门和学院,采取约谈负责人等方式问责追责,确保审核评估自评估“严起来”,整改工作“实起来”。

高校自我评估既要摒弃盲目的收集问题,也要杜绝盲目的攀比,要尊重教育是慢变量的客观规律,依据高校审核评估自评估方案科学有序开展各项工作,把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放在首位,将质量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将质量要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本文作者:陈磊,河海大学

本文来源:中国高等教育,2023,(06),50-52+56